close

國名:衣索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 (The Federal Democratic Republic of Ethiopia) 重要節日:國慶日,9月12日(1974年);阿杜瓦大捷紀念日,3月2日(1896年);埃塞人民革命民主陣線執政紀念日,5月28日;埃歷新年,9月11日。


 


 國旗:呈長方形,長與寬之比為3:2。自上而下由綠、黃、紅三個平行相等的橫長方形組成,旗面中間有國徽圖案。


 


從19世紀未期起,衣索比亞就開始採用綠、黃、紅橫紋三色國旗。在現代史上,衣索比亞是第一個躋身於自由民族之林的非洲國家。到本世紀五、六十年代,眾多非洲國家相繼獨立,並紛紛採用綠、黃、紅作為國旗色彩,於是被稱作“泛非洲色彩”。


 


衣索比亞是非洲古國之一,有著3000多年的漫長歷史,賦予綠、黃、紅三種色彩在這片大地上更深的淵源。歷史上,它們與科普提克教堂的禮拜儀式息息相關,被供奉成聖父、聖子、聖靈三位一體的象徵,體現人類自由所崇尚的忠誠、希望、仁慈三種美德。這三種色彩還分別代表衣索比亞的三個地區:提克列(紅)、阿姆哈拉(黃)、西奧亞(綠)。現在綠色代表肥沃的土地、溫和的氣候和豐富的植物資源,還象徵對未來的希望;黃色象徵和平與博愛,也代表人民建設國家的決心;紅色象徵人民為保衛祖國隨時準備流血犧牲。原國旗上無國徽圖案


 


1995年8月22日衣索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成立,新國旗中央增加國徽圖案。


 國徽:呈圓形。藍色圓面上一顆放射光芒的金黃色五角星。


藍色象徵和平;五角星代表多樣與統一,光芒象徵繁榮、昌盛。


國家政要:總理梅萊斯.澤納維(Meles Zenawi),1995年8月當選總理,2000年10月、2005年10月連任。


自然地理:位於紅海西南的東非高原上,東與吉布地、索馬利亞接壤,西與蘇丹交界,南鄰肯亞,北接厄利垂亞。


領土面積1103600平方公里。衣索比亞海岸線長1013公里,境內以山地高原為主,大部屬衣索比亞高原,中西部是高原的主體,佔全境的2/3,東非大裂谷縱貫全境,平均海拔近3000米,素有“非洲屋脊”之稱。年平均溫度13℃。尼羅河水資源之爭的由來


人口:7740萬(2005年官方數字)。全國約有80多個民族,其中奧羅莫族人佔54%,阿姆哈拉族24%,提格雷族5%。其他還有阿法爾族、索馬利亞族、古拉格族、錫達莫族和沃萊塔族等。


阿姆哈拉語為聯邦工作語言,通用英語,主要民族語言有奧羅莫語、提格雷語。居民45%信奉伊斯蘭教,40%信仰埃塞正教,少數人信奉新教、天主教和原始宗教。


 首都:亞的斯亞貝巴(Addis Ababa)是非洲海拔最高的城市。


人口300多萬(2004年官方數字)。年平均氣溫15℃。 行政區劃:除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市外,全國按民族分九個州。


 簡史:衣索比亞是具有3000年文明史的古國。早在西元前975年,孟尼利克一世就在這裡建立了努比亞王國。西元之初,這裡興起的阿克蘇姆王國曾是非洲偉大的文化中心。西元13-16世紀,阿姆哈拉人建立了強盛的阿比西尼亞王國。


西方殖民者15世紀侵入非洲後,埃塞曾幾度淪為英國和義大利的殖民地。16世紀,葡萄牙和奧斯曼帝國相繼入侵。


19世紀初分裂成若干公國。


1868年英國入侵。1890年義大利入侵,並宣佈埃受其“保護”。


1896年3月1日,埃軍擊敗意軍,同年10月意承認埃獨立,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又徹底趕走了殖民主義者。1930年11月,埃皇海爾.塞拉西一世登基。


衣索比亞的國名1941年正式啟用。


它在古希臘語中意為“被太陽曬黑的人民居住的土地”。


1974年9月,臨時軍事行政委員會接管政權,廢黜帝制。


1987年9月,宣佈成立衣索比亞人民民主共和國。


1988年衣索比亞爆發內戰。


1991年5月,衣索比亞人民革命民主陣線推翻門格斯圖政權,


同年7月成立過渡政府。


1994年12月,制憲會議通過新憲法。


1995年8月22日,衣索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成立。


非洲的“美女之國”衣索比亞 政治:1994年12月,制憲會議通過新憲法,決定改國體為聯邦制;實行三權分立和議會(內閣)制,政教分離。


總統為國家元首,任期六年。總理和內閣擁有最高執行權力,由多數黨或多黨聯合組閣,集體向人民代表院負責。議會實行人民代表院和聯邦院兩院制。


人民代表院係聯邦立法和最高權力機構,由選民直選產生的547名議員組成,少數民族至少佔20席,任期五年。聯邦院擁有憲法解釋權,以及裁決民族自決或分離、各州間糾紛等權力,由大約117名各民族代表組成,每個民族至少有一位代表,此外每百萬人口可增選一名代表,由各州議會推選或人民直選產生,任期五年。


經濟:埃塞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,農牧業是國民經濟和出口創匯的支柱,工業基礎薄弱。礦產和水力資源豐富。衣索比亞水資源非常豐富,境內河流湖泊較多,號稱“東非水塔”。


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石油、天然氣、煤、金、鉑、銅、鉀鹽、鋅、鐵、鎳等,大部分未開發。已探明的天然氣為250億立方米。境內河流湖泊較多,青尼羅河發源於此,但利用率不足5%。埃還是地熱資源最豐富國家之一。


由於水土流失,盲目砍伐,森林破壞嚴重。工業門類不齊全,結構不合理,零部件、原材料依靠進口,製造加工業以食品、飲料、紡織、香煙和皮革為主。佈局不平衡,集中于首都等兩三個城市。


農業係國民經濟和出口創匯的支柱,主要糧食作物有大麥、小麥、玉米、高粱和埃塞獨有的苔麩。苔麩顆粒微小,富含澱粉,是埃塞人民最喜愛的食物。


經濟作物有咖啡、恰特草、鮮花、油料等。衣索比亞盛產咖啡,是世界咖啡10大生產國之一,產量居非洲第三位,出口額佔出口總收入的三分之二。


咖啡的“根”就在衣索比亞。


西元900年左右,埃塞的咖法地區一位牧羊人在山間放牧時,發現羊群在爭吃一種紅色漿果,食後群羊歡蹦亂跳,反應異常,牧羊人以為他的羊吃了什麼有害的食物而徹夜提心吊膽。誰知第二天群羊安然無恙。這一意外發現促使牧羊人採集這種野果煮汁解渴。他感到這種果汁淳香無比,飲用後精神異常興奮。於是他開始栽種這種植物,由此發展起今天的大規模咖啡種植。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苑裡經典咖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